近日,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以创新举措引发社会关注——该局聚焦外卖骑手群体的实际需求,对辖区内的骑手暖心驿站进行全面升级,打造集服务与治理功能于一体的“外卖小哥之家”。这一行动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,更通过13项精细化服务项目,将公共服务延伸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需要的角落。
从充电桩到休憩站:破解骑手“续航焦虑”
针对骑手电动车充电难、休息场所匮乏等痛点,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整合多方资源,构建“1+2+7”服务网络体系。其中,辽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核心枢纽,配备全天候开放的充电桩,日均服务骑手超百人次;浔横路、泰安路两个集中充电站点则如同“能量补给站”,解决了骑手接单间隙的“里程焦虑”。增山社区等7个分布式驿站则像城市毛细血管,确保服务覆盖半径不超过1公里。一位从业五年的骑手表示:“现在能边充电边喝热水,手机没电时还能借用充电宝,就像有了移动办公室。”

三大类服务背后的温度设计
升级后的驿站提供基础保障、应急支援、人文关怀三大类共13项服务。基础服务包含热水供应、应急药品、充电设备等“刚需品”,相当于为骑手配备“随身百宝箱”;应急服务则涵盖交通事故协处、法律咨询等支持,被骑手们称为“安全气囊”;最具特色的是关怀服务,包括心理疏导、节日慰问等,这些细节如同“情绪调节阀”,缓解了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。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社区定期收集骑手反馈,动态调整服务清单,确保每项功能都精准对接需求。
小驿站撬动大治理的创新逻辑
南浔区市场监管局将驿站升级视为“服务+治理”双轮驱动的实践样本。一方面,驿站成为采集骑手职业状况、流动轨迹的数据节点,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监管精度;另一方面,骑手们化身“移动网格员”,主动上报路面隐患、食品安全线索,形成“服务换参与”的良性循环。据统计,驿站运行三个月来,已促成骑手上报有效信息120余条,协助处理投诉30起,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约40%。这种模式既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,也拓展了协同共治的新路径。

从试点到体系的公共服务升级
目前首批10家示范驿站已投入运营,未来两年计划实现辖区全覆盖。市场监管部门正推动驿站与“信用南浔”系统对接,骑手参与社区服务可累积信用积分,兑换更多权益。这种设计如同“公共服务信用卡”,既激励骑手融入城市治理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。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暖心驿站不是终点,而是我们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型监管的起点。”

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,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的这一创新实践,既彰显了公共服务的温度与智慧,也为破解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。当骑手们在驿站短暂休整后重新出发时,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充满电的电动车,更有一份来自城市的尊重与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