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热点资讯>正文

湖州出台农村管线长效管理办法 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设施

时间:2025-05-16作者:湖州新闻网阅读:25分类:热点资讯

  

  湖州市农村管线长效管理办法:为乡村振兴铺设“地下动脉”

  2025年6月1日,《湖州市农村管线长效管理办法(试行)》将正式施行。这一由湖州市建设局联合交通运输、农业农村、文化广电旅游、通信发展办公室及供电公司等6部门共同制定的政策,标志着湖州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领域迈入制度化、规范化的新阶段。

  为何需要“管好”农村管线?

  农村管线如同人体的“毛细血管”,承担着供水、供电、通信、燃气等基础功能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部分管线老化、权责不清、维护滞后等问题逐渐暴露,导致“空中蜘蛛网”“路面拉链”等现象频发,既影响村容村貌,又存在安全隐患。湖州市此次出台的《办法》,正是针对这些痛点,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,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期健康运行提供保障。

  政策核心:责任到人、资金到位、监督到点

  明确分工,打破“多头管理”困局

  《办法》首次以市级文件形式确立“建设局统筹协调+多部门分领域负责”的管理框架。例如,通信管线由通信发展办公室监管,电力管线由供电公司主责,农业灌溉管线则由农业农村局牵头。这种“专业人管专业事”的模式,避免了以往权责交叉导致的推诿扯皮。

  资金优化,让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

  针对农村管线维护资金分散、使用效率低的问题,《办法》提出整合涉农资金,建立“以奖代补”机制。简单来说,对管线维护成效显著的村镇给予额外资金奖励,激发基层主动性。

  数字化监督,让问题无处藏身

  未来,湖州计划将农村管线信息纳入统一管理平台,通过卫星遥感、物联网设备等手段实时监测管线状态。这相当于给管线装上“智能体检仪”,一旦出现老化或泄漏,系统会自动预警。

  农民能感受到哪些变化?

  对农村居民而言,政策落地后最直观的体验将是“三少三多”:

  “少停电”:电力管线定期巡检,突发故障响应时间缩短50%以上;

  “少挖路”:新建管线需同步预留检修通道,避免反复开挖;

  “少断网”:通信光缆入地改造,暴雨大风天气信号更稳定。

  长效管理的“湖州样本”意义

  这一政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,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体现。通过将管线管理与“千万工程”结合,湖州正探索一条以基础设施提质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。正如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所言:“管好地下,才能让农村真正‘靓起来’。”

  随着6月1日实施日期的临近,湖州各镇村已启动政策宣贯培训。未来,这套兼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管理经验,或将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重要参考。